如阳明中风而脉浮紧,太阴伤寒而脉浮缓,不可谓脉紧必伤寒,脉缓必中风也。不然汗出而渴,是白虎汤症;汗后不渴而无他症,是病已瘥,可勿药矣。
又云∶“邪中于阴,从臂始,自经及脏,脏气实而不能容,则邪还于府。夫在膀胱而仍称少阴病,是知膀胱属腰以下之阴,得为少阴之府,不得为六经之太阳,故不称太阳病。
《经》曰∶“阳予之正,阴为之主。 六七日乃阴阳自和之际,反见躁烦,是阳邪内陷之兆。
中风因见风而兼恶寒,伤寒则无风而更恶寒矣。夫痉以状命名,因血虚而筋急耳。
灼热者,两阳相熏灼,转属阳明之兆也。若阴虚而不能支,则三阴受邪气。
脉阴阳俱紧者,未必非少阴之文;阴阳相搏条,未必不在伤寒脉结代之际。仲景治少阴之里,附子汤中任人参,是补肾液而止汗也。